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www.yunweituan.com/m/1月4日,时针已指到晚上九点半,孙泽夺十分钟前就已经把车开到楼下,却迟迟倒不进车库。今年是36岁的孙泽夺离开北京到杭州工作的第四年,是离开老家河南新乡的第十二年。他五六年前就在北京拿了驾照,去年才买了人生第一部车,里程数只跑了公里。孙泽夺在开会讨论架构设计的问题妻子小景收到消息说他已经到家楼下,4岁的大儿子虫虫早早地跑到了楼道里守望。22个月的小女儿豆豆被奶奶郭凤琴抱到门口,取下门铃电话大喊了几声爸爸后得不到回应,一直在扯着线,像是检查线路。郭凤琴不放心地把孙女放下,隔着雨夜看了许久,还是忍不住敲开了邻居的门,拜托隔壁的男主人把他早就停好的车挪一下。邻居换了身衣服就下楼挪车,孙泽夺的车也跟着停放到位。为了帮着照顾孙子和孙女,已60出头的郭凤琴老两口从老家先北漂后杭漂,是城市里的“老漂”一族。一家六口真正稳定下来是年,他们搬入了新买的学区房。站在异地打拼的子女身后,全中国约有万像孙泽夺父母一样来城市照顾晚辈的“老漂”。孙泽夺把“老漂”现象归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不是6年他走出中原小城,他将来或许会跟着孩子走出去,“不是我父母这一代付出的话,就是我这一代付出了。”“爸妈找到了组织”孙泽夺买下这套学区房多少带点机缘巧合。他一眼相中的这套平米的房子格局跟老家的屋子很像,前任户主方秀云就是老漂聊天室的发起人。年,方秀云在杭州有名的“鲍大妈聊天室”当志愿者时,便萌生了在社区里建立一个专门针对“老漂一族”的聊天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年6月,“幸福家园工作室”在小区会馆开始活动。孙泽夺有天下班回来惊奇地发现,楼上的叔叔阿姨来家里找母亲聊天。郭凤琴回忆,“我印象特别深,那天儿子说,‘哟,不错啊,还有人主动找你谈心呢,开始我和小景还担心你来这里孤单无聊呢。’”换做过去,郭凤琴一定不敢晚上跑去跟人开口求助。之前租房子,她不会同陌生人打招呼或聊天。不像老家的单元房里住的都是老同事,相互之间亲切熟悉。搬来杭州后的工作日生活是紧张的。媳妇上班早,一般不吃早饭就出门。郭凤琴七点多起床都是洗洗手,刷刷牙,可能洗脸的时间都没有就得赶紧做饭。八点喂孙子虫虫吃饭,吃罢爷爷陪他走去幼儿园,一般8点45分出门,9点前必须要到。孙子走了以后她就叫儿子起来吃饭,每次她都是等儿子去上班才吃饭,这时候已接近十点,饭菜早凉了。下午4点15分老伴去接孙子,五分钟的路,出了小区北门一拐就到。郭凤琴早先有风湿,腿脚不便,而且她已经抱不动孙子上楼。孙泽夺念大学的四年,她试过各种治风湿的方法,甚至用到了蜂疗的民间疗法——让蜜蜂蛰自己,所谓以毒攻毒,都没见效。最后一位老中医的偏方让她好转了一些,至少她晚上不再睡不着觉,也不再能预知次日的晴雨。晚上7点左右儿媳到家,郭凤琴会准备好粥、馒头,炒几个蔬菜,有时会下些现擀的面条,或提前做上河南地道的卤面。她从老家带来了面粉、擀面杖和高粱杆做的饺子帘,这让她能在南方从容做出孩子们对胃的北方食物。“在杭州这边很难找到像这种味道嘛,家庭的这种面食的味道,杭州这边在外头吃,和在家吃感觉不一样的。”孙泽夺说。刚来时碍于家中两个孩子都在,郭凤琴脱不了身。直到年9月,大孙子上幼儿园了,她才开始参加幸福家园工作室的活动。她很快发现,楼上楼下的邻居不少也是老漂,从湖南、山东来到杭州。郭凤琴就知道,孤单的不是她一个人,城市规则的变化也能轻易让“老漂”慌张起来。有老人刚来杭城时,无聊就踩个自行车,从杭城的这头到那头。凭市民卡骑公共自行车一小时内免费,他就快到一小时还车,换一辆车继续骑。也有老人在附近的超市逛一圈又一圈,他问人特价区在哪里,别人说着他听不懂的方言。结账时营业员让老人手机扫码领红包,他把捏着的现金放一边口袋,战战兢兢摸出那个配在皮带上的老爷机。聊天室的活动时段本是赖大伯最忙的时候,退休前,他是老家一所小学的老师。两年前来杭后,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孙子上小学。老伴比他早来十年,已经有了熟悉的圈子,每天早上会雷打不动去跳广场舞。郭凤琴去年学会使用了那个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