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tslf/190620/7232741.html从江县脱贫攻坚倒计时
仅有60天
*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从今天开始,本栏目推出“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专栏,讲述全省干部群众的扶贫、脱贫经历,展现新时代贵州精神。
落实好群众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五个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从江县积极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开发安置点配套场地、引进扶贫车间进安置社区等举措,将“安居”与“乐业”同步规划,打造“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模式,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基本实现搬迁群众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及以上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从江县美娥社区治安巡逻队的副队长吴真明(右一)
每天早上八点,从江县美娥社区治安巡逻队的副队长吴真明会准时开始社区巡逻。这工作,他已经干了三年多,社区的每条小路、每个卡点他都烂熟于心。吴真明的老家在从江县下江镇高明村一组。过去,因为缺乏技术,家中人多田少,他家一度成为贫困户。年,他第一个在村里的搬迁名单上签了名,第一批搬迁到了美娥社区。
从江县美娥社区治安巡逻队的副队长吴真明
吴真明告诉记者:“当时我第一个就报名了,为了小孩。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做点建筑工那些,1年出去两三个月又回来。年搬来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安排我在安保的岗位。”治安巡逻队是社区最早开发出的一批就业岗位,这让吴真明每月能有元的收入。而在今年,他的生活又出现了新变化。7月份,美娥社区将65个闲置的门面利用起来,带动65名贫困户通过种植、管理食用菌增收。吴真明正是其中之一。“一般早上上班去看一下,天气热的话10:00就排风,一直排到晚上的6点。按每一季有块钱管理费,一年有两三季。”吴真明说道。从江县美娥社区治安巡逻队的副队长吴真明
管理食用菌成了吴真明的收入新来源,而社区里陆续开始运作起来的一个个门面,也给社区其他成员带来了新工作。吴真明的妻子潘力东,就是受益者之一。
吴真明的妻子潘力东(左一)
潘力东所在的是从江县苗绣非遗传承人韦祖英所负责的一个扶贫车间。今年4月,社区免费提供平方米门面,帮助韦祖英建起了扶贫车间,就是计划着传承并推开从江苗绣这门技艺,带动搬迁群众增收。现在,潘力东一天有60元的收入,半个月后,成为“老师傅”的她,月收入就可以涨到元。
潘力东说:“接送小孩方便,一家团聚,这样很好。”
从江县苗绣非遗传承人、祖英刺绣公司负责人韦祖英
从江县苗绣非遗传承人、祖英刺绣公司负责人韦祖英告诉记者目前有多人在厂里工作,另有40人拿回家做家居绣片。
走在美娥社区,记者发现,路边的个门面全都“活力十足”。一半出租给群众创业,一半建立起纸箱厂、药浴加工厂等6个扶贫车间。社区超过人因此获得收益。
从江县美娥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健辉
从江县美娥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健辉向记者介绍,10个网格员一个星期每天都要上户,做好就业的推荐,社区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人稳定就业。
盘活内部资源,扩宽就业渠道。目前,从江县已经利用安置点门面6.1万平方米、地下车库5.9万平方米,建成电子厂、制衣厂、刺绣厂、纸箱厂等各类扶贫车间共22家、地下食用菌种植基地5个、大型超市6个,解决稳定就业0多人。
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龙发环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龙发环表示,紧紧围绕省里的5个体系建设,抓好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能够出去的搞劳务就业。另外就是盘活县里面的门面,结合县里四大产业,结合民族特色,企业带动,基本上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模式。
来源:贵州新闻联播动静贵州
推荐阅读
1.贵州新闻联播又将镜头对准从江榕江
2.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带您一起看从江、榕江人居环境整治
掌上从江投稿方式:cjxw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