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和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攀升,国内专家学者对有声读物的研究呈现井喷之势。本文运用期刊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中以有声读物为主题的相关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当前我国学界对于“有声读物”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阶段此类研究内容归纳为“有声读物”含义、受众类型、“有声读物”APP以及播读评价体系等不同维度。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有声读物”的研究现状,结合目前“有声读物”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阐述“有声读物”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未来“有声读物”在营销策略制作、产品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宣传策略、“有声读物”的播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进一步开展我国“有声读物”研究。关键词:“有声读物”;“有声读物”受众;“有声读物”APP;播读评价体系传统“有声读物”是指我们通过广播电视、配套磁带、CD,其“有声读物”的内容和受众比较单一,传统“有声读物”多以英语教学资料和儿童读物为主要内容,受众也相应地主要集中在儿童、部分视觉有障碍等特定人群中,覆盖的范围很小,发展很缓慢。但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互联网的覆盖、智能终端的诞生以及大众对阅读需求的攀升,新的“有声读物”应运而生,它是“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方式阅读的音像作品。(淳姣,赵媛,薛小婕.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其构建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3):-.)”随着使用互联网的大众规模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急速攀升,新的“有声读物”呈现出载体形式、种类和内容多样、多元的发展态势。“有声读物”所具有的日常伴随的属性,逐渐成为大众在“零碎”时间里学习知识和娱乐放松的新兴趣点。“有声读物”是一项新产业,不仅满足了数字智能时代大众的心理需求,又成为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拓展新市场的有效途径。截止目前,我国的“有声读物”风生水起,一片欣欣向荣。虽然我国乃至世界对“有声读物”的含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但是我国的“有声读物”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发展之速不可估量。而今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APP技术,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对此,我国专家学者关于“有声读物”的相关观点,集中概括为四方面。一、“有声读物”含义关于“有声读物”的含义,我国国内学者大部分认同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的定义,即“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装磁带、高密度光盘或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录音产品。”(杨航.我国听书产业在网络下的发展和标杆性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8):73.)如,申玲玲、闫伟华的《我国有声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出版发行研究》年第2期)、傅乃芹的《移动互联时代有声读物发展潜力研究》(《中州学刊》年第6期)等认同此定义。认同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有声读物”源于二战时部分欧洲国家与美国,欧美等国为了给在战争中导致双目失明的战士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开始把“视觉阅读”转化为听书的形式。可喜的是,英国于20世纪30年代成立首个国家级的“有声读物图书馆”,面向“视觉阅读”不便的普通大众开放。(张远帆.从欧美的发展历程看中国有声书市场的可能性[J].出版广角,(20):23-24.)自此以后,获得了普通大众的喜欢,并且大众开始习惯把“有声读物”作为日常阅读方式之一。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相应文化的匹配,多数家庭选择家用小轿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这导致大众养成一边开车一边收听“有声读物”的习惯,日常伴随性开始凸显。由于“有声读物”产业在美国出现较早,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相比于我国国内较规范、完善,故而,我国国内专家学者更认同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给出的“有声读物”定义。然而,“有声读物”的类型层出不穷,我国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对“有声读物”的定义进行相应延展,打破之前“有声读物”是“录音产品”的看法。如,余人、王令薇在《从传播学视角看新型电子有声读物的崛起与发展》(《出版发行研究》年第9期)中就把“有声读物”概括为:“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方式阅读的音像作品。”(余人,王令薇.从传播学视角看新型电子有声读物的崛起与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9):35-37.)将“有声读物”提升为“音像作品”。鉴于上述,针对“有声读物”定义,我国专家学者暂无统一定论。前面谈到的“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和国内学者对“有声读物”所概括定义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认为,一,将“有声读物”界定为“录音/音像作品”存在滞后性。当前,新媒体、自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种音频APP层出不穷,有“先录后播”和“在线直播”形式,而且更让人惊喜的是主播与听众可以进行实时互动,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二,“有声读物”题材丰富,包括户外直播、“语音图书作品”、评书、小品、脱口秀等丰富的音频产品。二、“有声读物”受众分类“有声读物”是“精神文化产品”,体现出丰富受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功能与为出版(集团)公司、文化(集团)公司带来利润的经济功能。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有声读物”受众的划分,归纳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具有特定空闲时间,但缺乏文本阅读条件的人(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4):32-35.)。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扩大、经济不断提升、人口基数大和交通不畅,上下班过程中,人们花费在挤公交地铁、待在车上的时间增加;玩手游,看视频、网络小说,刷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