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离开广州35年了,同学群里牵肠挂肚,懊糟 [复制链接]

1#

面条是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3世纪初,中国的书籍上就有了关于面条的记载。考古发现与史料证明,面条乃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

在古代,最初所有的面食都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到了宋代,汤饼也改称为面条。而直到明清两代,“面条”这一法定称呼才成为主流。

面条的做法可谓层出不穷,几乎每地都有不同,西北地区更是吃面大省。如今全国知名的就有:山西刀削面,陕西油泼面,山东打卤面,河南烩面,重庆小面,四川担担面;而北京有炸酱面,上海有黄鱼面,武汉有热干面,兰州有牛肉面,贵阳有肠旺面,扬州有阳春面,杭州有片儿川,芜湖有虾籽面……

全国第一面当推青海化隆人在各地做的“兰州拉面”;而岭南第一面就是广州本地独有的销魂云吞面!

云吞面,实际是由云吞和碱水面二者组合而成。“云吞”是广东人对“馄饨”的误读。云吞者,实乃广东版之“馄饨”也,但又与北方的馄饨不同。例如馄饨皆以鲜汤佐餐为主,馄饨本身仅是一张薄皮,而广式云吞对食材别有讲究,无论净肉云吞还是鲜虾云吞,都要用比目鱼烤干后磨粉入馅,味道实在太好,食者都风卷残云,狼吞虎咽。云吞这个词不仅语言优美,其表现美味的气势也很到位!

云吞面是广州特色美食,入选“中国十大名面”。其制法之严苛可以说绝无仅有,如果说其他的面做起来需要手艺,那广州云吞面做起来则需要功夫。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云吞面虽是小吃,制作却颇费周章,需要“三讲”——

一讲汤:用大地鱼(即比目鱼)、虾头虾壳、猪筒骨熬出来的汤,既鲜味浓郁还要汤色清透,绝不添加味精。

二讲面:最地道的面叫竹升面,在和面时一点水都不加,完全以蛋液来和面,并且制面人要骑在一支粗竹筒上,不断转动跳跃,用体重反复碾压面团。这样做出来的面煮起来韧度适中,吃到嘴里也非常爽脆。

三讲云吞:云吞的皮和馅都很讲究,基本馅料需有新鲜的虾肉、猪肉、香菇、韭黄。一口咬下,皮要滑,馅要爽,肉弹牙“卟卟脆”。要知道肉糜是很容易柴的,而且纯猪肉包裹焖煮后的味道并不好,所以加入韭黄、香菇粒增加脆爽,并加入大地鱼粉增加香郁。

云吞面起源于广州,但也是香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深受港人的喜爱,就连许多影视歌坛明星对云吞面也情有独钟,如:周润发、谭咏麟、成龙、周星驰、罗嘉良等众多明星,翻开他们的个人资料你会发现他们的最爱都是云吞面。

发哥称:“因为工作没有办法,出埠前往加拿大拍片,一去便数个月,唔知(不知道)点解(为什么)出埠一久就好想食香港的鱼蛋粉和云吞面。”

罗嘉良在一次拍片现场憨厚地说:“我完全不懂煮菜,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吃云吞面,一周要吃五六次”。

如果说有所谓“思乡病”,云吞面或可成为漂泊在外的广州人的一剂良药。小小一碗,喝着大地鱼、猪骨和虾仔熬成的汤底,清鲜香甜而不呛喉,云吞娇小玲珑,银丝面半透明韧劲十足,一如广州人的个性。倘若即刻品上一碗云吞面,那种“正斗”的感觉跟肚子饿不饿没有关系,简直就是对回家的眷恋。

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你吃的云吞面可能是假的。包括作者要选几张正宗的广州云吞面图片都很困难!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本上都可认定为不合格出品:面里洒了葱花的,加入各种青菜的,没用大地鱼干熬汤底的,不提供浙醋却给辣椒酱的,为什么?这些东西都会破坏云吞面本身的味道!还有云吞摆在面上的,为什么?因为行家说了“云吞面云吞面,云吞在下面”。

云吞面制作需要功夫,吃起来也要讲功夫。云吞面的吃法与众不同,别有讲究。外地的汤面一般都是先吃面后喝汤,菜码与面可同食,大碗吃面,大口喝汤;而云吞面却有所不同,小碗,面一小撮,不能多,上碗得有讲究,先放韭黄段,再兑上热汤(速烫韭黄断生),用勺子托底,置入云吞,再放面条,半浮半沉,不可全淹(保持面条不软)。奇怪吧?

下面细说因由,先从面条、云吞开始,再讲到汤底和配料蘸料。可谓步步惊心!

云吞面的面条金黄通透,行话说是由“走碱”决定的。碱走得好,面条自会呈黄色且微微通透。而街边过份艳丽的面条可能添加了什么东西,普通的食客很难分辨出面条中的添加剂。好的面条有三种层次的口感,香、滑、爽。

云吞面中,面的份量要少。不是面越多越划算,好多人会误解。云吞面的性价比的确不能用价格和份量来比较。面的份量多了,吃面花费的时间自然就长,面会因汤浸泡时间过长而变软,影响口感。三口能吃完的面条,份量刚刚好。可惜

现在很多店家已经不分大蓉细蓉(大份小份),而香港仍然有分,守的就是那份地道和讲究,把感情注入食物才是真享受!

云吞的制法是以云吞皮包裹着剁碎的馅料。云吞皮以蛋液及面粉制成,切成约8cm乘8cm的正方形。馅料则常见为猪肉、芹菜和葱段混合剁碎并调味而成,也有加入虾仁、大地鱼碎、蛋黄、香菇、马碲制作的云吞馅。

广东云吞的包法一般讲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齐折合起来,但都完美地呈现金鱼尾。

云吞大小以能一口吞下为标准。云吞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很鲜明的个性,烫口滑溜,可以不经咀嚼,“咻”一下吞下去,无论老人小孩都做得到。硬要把云吞做得像乒乓球那么大,美其名曰料足,实质上已没了云吞本身的特点。

云吞多数是以开水焯熟,加入面和汤成为云吞面。也有只吃净云吞。在香港,有部份餐馆把云吞放在热油内炸至金黄奉客,是为“炸云吞”,此做法在国外也十分流行,可能更符合鬼佬的香脆口味要求。

汤,大地鱼要用碳火烤至金黄,主要是为了辟腥增香,粗心的店家会偶尔将大地鱼烤焦,致使汤味显苦,这种情况全是那些不用心的伙计所致,老字号创始人一定不会这样,烤焦了宁可扔掉。汤清味浓才是汤的最高境界。汤的颜色一定是清澈的,不是矿泉水那种清澈,而是在金黄中依然见底。熬的方法是关键,慢火熬,就像“炖”,大火翻滚就会浊。现在什么事都讲求效率,为了快,店家也就用大火赶时间了,完全不放心思在里面。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汤味不浓是因为料放得不足,但只要搭配得当,火候够了,味就自然出来了,绝不是用诸多调味料糊弄过关的。

短短数十秒,渌面(煮面)、过冷河(过冷水)、拌猪油、上碗,一气呵成。如果进入一家云吞面店闻不到猪油的香味,就已经知道不会好到哪里去了。请暂且放下对猪油的偏见,因为猪油的确是一碗云吞面的灵魂。

由于碱水面本身有一种碱性,配以浙醋是为了中和面条的碱水味道。现在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面前“呷醋”,前提是醋要足够好,直接喝也不刺激鼻腔和喉咙,让醋停留在口腔,面吃下去时的碱水味自然在口腔中被中和掉了;如果没有用心在醋上,那只能用第二种方法了,夹起面条,将醋蘸到面条上,切忌加入汤中,不然就会毁了那碗靓汤。最后一滴汤也不放过,并且总想把那碗底的虾籽也一并吃完才算功德圆满。一碗细蓉下肚,没任何感觉,却在口腔中和脑海中不断回味,毫不犹豫地再来一碗。怪不得吃细蓉会有“上瘾”一说!

胡椒粉是一切腥物的天敌,也是一切腥物的绝配!大地鱼虽然经过碳烤,但汤底依然会存有一丝腥味,是部分人难以接受的,这时加入少许胡椒粉,一切的腥瞬间会变成鲜。腥和鲜,是广东地区常提及的两种味道。胡椒粉正是广东人用来在这两种味道间自由转换的秘诀。

扯淡的辣椒酱,不知道是谁最先说起的,吃云吞面要加辣椒酱。一位老字号传人直言某些美食家“误导群众”:广东人讲究的是鲜,辣椒酱会影响味蕾感觉,一口辣椒酱下去,鲜味完全无法品尝了。

广东人用粤语把“馄饨”说成“云吞”,不仅意思上改了“混混沌沌”的不吉祥之意,还把这种食物食用时的状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一粒一口的云吞,热辣滚烫,一口吃下去,不得不在舌尖打转,最后也不经过咀嚼,一咕噜地吞下去了。每一次吃云吞面都一定把汤喝光,一滴不留!

读者朋友,你也喜欢吃广式云吞面吗?有没有细细尝试其中的滋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