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2日至23日,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活动在赣州市南康中学举行。
本次课例展示有老教材的新解读,又有新教材新教法展示,课例文体多样,囊括古诗词、中国古典小说、文言文以及新闻评论。
来自赣州三中的朱丽珍老师一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先声夺人,为本次课例展示开了一个好头。朱老师以诗词声韵为教学线索,用动人心弦的朗诵,带领同学们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吟咏出李清照的悲苦愁情。朱老师的课堂打破了我的认知,原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真的可以从声韵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诗歌,这节课扩展了我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视野。
选择《逍遥游》作为公开课篇目,需要极大的勇气,而本次课例展示就有两位老师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解读。南康中学刘庆老师让同学们设想自己是一名短视频制作者,想象鲲鹏形象,体会鲲鹏迎难而上、追求自由、意志坚定的精神,并向世界传播“鲲鹏”文化。课堂设计用心、方式新颖,做到了“出奇”。而莲花中学刘圣华老师《逍遥游》以林云铭所言“庄子一生的大本领,大追求尽在‘逍遥游’三字”导入,整堂课的教学也始终贯穿“逍遥”二字。刘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其一,他用“待”来重新整合文章内容,没有延用分段串讲的讲课方式;其二,在“大小逍遥”的理解中,采取辩论赛的活动方式,这个环节很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万载中学甘爱清老师对《苏幕遮》的解读也是别具一格。在这一堂课中,甘老师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和一个情境式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品读意象,体会意境;增强热爱自然和故乡的意识。同时,甘老师以任务驱动性方式进行教学,即“如果你代表学校参加《朗读者》节目,朗诵《苏幕遮》这首词,你会怎样把握这首词的情韵”。接下来,甘老师就以“情”为线索展开教学:以读求情、以“荷”悟情、以“写”传情。值得学习的是,甘老师在追求“情”满课堂的同时,始终不忘尊重学生的读诗体验,并给予了节奏、语速、押韵、情绪等方面的朗读指导,真正做到了读有指导与读有示范相融合,并让同学们写写自己家乡风物,将读、悟、写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甘老师这堂课充满了语文味和诗意美。
来自新余新钢中学的钟燕青老师的课堂赢得全场观众阵阵掌声。钟老师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的“细按则深有趣味”提出了切片式阅读的品读方法——细按。钟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林黛玉处于“看与被看”的情境,链接了现代诗人卞之琳《断章》的相关诗句作为三个研读环节的引导语,这种教学思路打破了古典与现代文学作品之间的隔阂。钟老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师生共情、以读带讲、以写带析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来自余江一中的*瑾老师,通过新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法对《氓》和《摽有梅》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式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新颖、视角独到,给学生真正的思考空间,讨论没有流于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了解古代女性敢爱敢恨的品格,体会当时女性的生命觉醒意识,学习她们的独立精神。
吉安一中谢文衡老师展示是新教材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谢老师从新闻评论的角度切入,落到“新闻标题”这一实处。她紧跟新教材与新高考形势,将教与考有效结合起来,以新闻文本类阅读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结合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等社会热点让学生拟写新闻标题。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陈佰兴老师和安福中学方为民老师也都是采用新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陈老师扣住“地标”这个突破点,将史铁生与苏轼的人生境遇进行对比,引导同学们感受他们的人生境遇与生命重构,引发对人生困境的深沉思考。方老师则通过巧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与东坡同游赤壁。在方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欣赏赤壁之景,聆听关于曹操、周瑜的历史回音,品味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来自九江同文中学的徐卫明老师则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徐老师的语言幽默生动,旁征博引,不断引导同学们通过“追问”法逐步深入事件的本质,达到高深的思想境界。
景德镇昌江一中占羽珣老师的《拿来主义》给本次课例展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占老师的播音腔征服了在场所有师生的心,同学们“害怕”的鲁迅的文章变得易学易懂。占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将“拿来主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赋予它更多的现实意义。
最后,两位专家评委点评,鞭辟入里,引人深思。九江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省学科带头人张青云老师指出一堂语文课必须具备语文核心特质。南昌市十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张玉璠老师建议语文老师们要“穿越概念的丛林,回归语文的教学”,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吃透编者本意,创新教学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的个人视野可以在观课听课中开阔,教学理念应在不断地学习中更新,教研能力要在交流自省中加强,这样才可能学以致用,取得最大收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