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新县立足群众需求、注重效果导向,把“亲情连线”等服务项目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供“亲情连线+综合服务+心理疏导”等有温度、有热度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优化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举措,用心用情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莲洲乡
8月20日,莲洲乡新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与在外务工的儿女进行“亲情连线”,让老人孩子突破老年机的局限性,实现“面对面交流”。
通过此次亲情连线,志愿者再次聚焦留守儿童防溺水宣传工作,给留守儿童耐心讲解池塘玩水的危险性及自救知识,切实提高了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
龙田乡
贺婉怡、贺安怡是龙田乡花汀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平时跟着家里的爷爷一起生活,一年很难与父母见几次面。花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亲情连线”志愿服务。
活动中,姐姐婉怡、妹妹安怡和爸爸妈妈在视频电话里交流谈心,分享近期学习情况和生活趣事,父母在视频里殷切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在家多听爷爷的话。一句句日常的问候与关心的话语让两姐妹感受到了久违的关爱,促进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湘赣社区
8月12日,湘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对辖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走访慰问,用实际行动体现对留守群体的亲切关怀,温暖他们的心。
欧阳李炎,今年就读二年级,父亲一直外出务工,由于疫情,过年后就没回过家,母亲在县城务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和辅导他学习。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他参加“4点半课堂”活动,由退休老师戴梅秀辅导他写暑假作业。同时,社区志愿者用自己的手机让他和父亲进行视频连线,让在外务工的父亲感到很安心。
沙市镇
8月24日,沙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到沙市村为陈大爷与远在广东务工的儿子进行“亲情连线”。
通过连线,陈大爷的儿子激动地说:“由于疫情原因,今年出来打工后一直没有回过家,通过视频了解父亲的近况,感觉很安心”。
儿女们常年在外,家里只有陈大爷独自一人在家,由于老人不知道使用智能手机,让远在他乡的儿子十分担心。通过此次“亲情连线”活动,消除了父子双方的担忧,两人通过视频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
高桥楼镇
8月25日,高桥楼镇高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积极开展“亲情连线”志愿服务,上门听诉求、走访集民情,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高桥村老居组留守老人陈琼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与在外务工的儿子“亲情连线”。他的儿子感叹道:“因为疫情无法回家,通过你们的亲情连线服务可以看到妈妈,真的很高兴,我在异地打拼感到非常安心。”
END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