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虎将辈出常胜连
TUhjnbcbe - 2024/12/25 9:39:00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李丛飞

18次战役、百余次战斗使“常胜模范连”成为他们光辉的代号。年,因战功卓著,这个英雄连队被整建制调入空降兵部队,赓续英雄连队的连魂,传承争、拼、严、韧的四股劲精神。

英雄的连队催生英勇的兵。走近他们,感受到的是看齐追随的决心,体会到的是矢志强军的毅力。“常胜模范连”不仅挂在连史馆的墙上,更深深刻在代代官兵的心中,涌现出一批批精兵强将。

“领头羊”——梁魁

梁魁,河南郑州人,“常胜模范连”连长;参加多次军兵种、战区级联合演习,荣立三等功2次。

“够狠!够硬!”说起梁魁,连队官兵斩钉截铁地说道。

身高1.8米,身材瘦削,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梁魁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干练。

自打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常胜模范连”任职以来,梁魁就深受连队精神鼓舞。争、拼、严、韧的四股劲精神更是深深地植入他的血脉里,当排长时他就对自己够狠。那年部队组织跨区机动演练,跳离机前,飞机受强气流干扰晃动剧烈。身处机舱后排的梁魁当场被晃倒在地,单膝跪地的他磕破了膝盖,鲜血瞬间浸红了迷彩裤。投放员建议他放弃跳伞,但他毅然坚持,忍痛跳离飞机。凭着一股狠劲,着陆后他带领伞降分队顺利完成了后续作战任务。

年10月,因综合成绩突出,梁魁被委任为“常胜模范连”第36任连长。当上连长的他更是劲头不减,各项考核、打靶射击、作战标图样样第一,全连官兵更是在他的影响下多人次获得比武竞赛金牌、连队建制连五公里成绩常居榜首。

担任连长后,梁魁也变得爱“操心”起来:五公里考核如何帮带跑得慢的战士?伞降编组怎么才能确保安全的同时更快地形成战斗力?实弹射击如何提高班组整体成绩?只要有空闲,梁魁就琢磨如何提高连队战斗力。去年,他带领连队圆满完成两次重大联合演习任务,并出色完成了近50次旅以上级别的演示汇报和检查参观,展示了空降兵良好形象。在演习任务中,他还研究创新出6种武器装备新的使用方法,连队也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全能王”——龚旭

龚旭,安徽颍上人,年入伍,“常胜模范连”一班班长;曾取得集团军群众性比武轻机枪应用射击金牌、“轻机枪基础组合射击”第一名,旅“三手”比武中取得“神枪手”称号,荣获“优秀士兵”2次、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1次。

“班长,凭什么你能参加比武,我就不行,我要向你挑战!”比武报名刚开始,一班宿舍就传来了声音。原来当时还是下士的龚旭想要报名参加军里群众性比武轻机枪应用射击课目,班长说他轻机枪打得不是很好。正是这句话把他点着了,硬是要向班长挑战。

上等兵时,龚旭就参加过“空降先锋杯”比武,并且获得建制排第一名的成绩。随后他陆续参加了工兵、防化、通信等专业集训。只要有集训他都积极争取,并且次次把“优秀学员”的荣誉抱回连队,简直成了“集训专业户”。多次集训的磨炼也使得他成为连队最年轻的工兵骨干、防护骨干、通信骨干、军体教员、拳术教员,负责各项专业训练,俨然是一个“全能王”。

轻机枪不会打怎么办?练!他从“小白”开始,向老班长请教武器原理、性能构造、分解结合。在训练结束后,他通常加班加点练习,手磨破了皮,指头出了血,简单包扎一下,继续进行。战术应用训练,他更是只管练得够不够,不管练得累不累,迷彩服与膝盖被血汗粘在一起毫不在乎。夜幕下往往能看到他一人在反反复复地爬过来爬过去,疼了咬咬牙,累了洗把脸。靠着这股不服输不怕苦的劲儿,最终他从全旅各路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种子选手,代表全旅参加军群众性比武,并最终力压群雄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关公”——曹云

曹云,辽宁辽阳人,年入伍,“常胜模范连”三班班长;取得集团军群众性比武“枪挂榴弹发射器”金牌,荣获“优秀士兵”1次,“优秀士官”2次,荣立三等功1次。

临近午夜,连队健身房一直回响着“嘭嘭”的声响,不用多想,定是“小关公”在苦练他的杀敌技巧。直拳、勾拳、摆拳……看着眼前一身腱子肉、八块腹肌的曹云,完全想不到他以前是个体重不过百、柔声细语的“文艺青年”。

初到“常胜模范连”,曹云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由于身材矮小,连队安排他到连部工作,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曹云觉得这个兵当得不过瘾。

那晚他彻底改变了想法。刚跑完步回来的他,被健身房传来的声音所吸引,隔着玻璃他看到一位班长对着沙袋不断地出拳、踢腿……不觉看得入了迷。

“你想不想学?”班长叫了好几次他才反应过来。“我可以吗?”曹云摸着头腼腆地点了点头。班长随机扔给他一副拳套。此后曹云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晚不管多忙,他总会去健身房来上几拳,踢上几腿。

学了几招总想找人练练手。于是,曹云硬着头皮去找班长挑战,可是每次都铩羽而归。打不过怎么办?学!曹云一边学习着班长交给他的技战术,一边通过上网系统学习着散打格斗技巧。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那天曹云正式向班长发出挑战。这个消息瞬间就在连队传开了,那场比试全连官兵都成了观众。出拳、侧身、走位……曹云趁着班长露出破绽一举击破,全场响起了欢呼声。班长笑着说:“这次真打不过了,不过被你打败,我也很骄傲。”

“灶王爷”——王成

王成,江西吉安人,年入伍,炊事班长;两次获得集团军“后勤保障”比武前三名,旅“三手”比武中获得“神枪手”称号,荣获“优秀士兵”2次。

油盐酱醋是得力的助手,刀勺板灶是亲密的伙伴,战位是三尺灶台,武器是锅碗瓢盆,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烟熏火燎早习以为常,王成用锅碗瓢盆奏出了牵动全连官兵味觉的华丽乐章。

王成刚到炊事班报到时,以为与舞刀弄枪再无交集,只剩下了颠锅掌勺,可当他正式上岗后才发现,舞刀弄枪一点不落,颠锅掌勺却成了奢求。班长说:“想烧菜先烧火,想掌勺先强根。”此后,他平时的军事训练量只多不少,还加了另外一项事业——烧火。那时的煤炭灶让他吃尽了苦头,经常黑头黑脸。在一次烧火中,他由于没把握好时机,烧掉了一半的头发,还被女朋友嘲笑了好一阵。

各种“折腾”让王成一度想离开炊事班。直到有一天班长拿着一把刀、一团面来到他面前,他才知道他的厨师生涯要开始了。切土豆、切胡萝卜、切面团、切报纸……刀工训练一关比一关难;颠勺训练,在锅里装满沙子、干土,颠到手腕红肿,手指发颤,日复一日,但他从不懈怠。看着剁矮的菜墩子,磨薄的菜刀,王成不仅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基础,更让出自他手的饭菜更加美味。

厨艺高低不是“灶王爷”的终极追求。对于他来说,炊事班也是战斗班,战斗力才是他的动力源泉。在他的带领下,炊事班年、年参加军炊事比武,皆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在旅第一届“兵王争霸赛”后勤保障比武中更是一举夺魁。

这就是官兵心目中的“灶王爷”,也许他手下的大锅饭比不上私房菜美味,但酣畅淋漓的三餐,在填饱官兵辘辘饥肠的同时,也熨帖着他们绵绵的乡愁。同甘共苦的理念,就这样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根植于心,也许这也是“常胜模范连”精神传承的一部分。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虎将辈出常胜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