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温度●态度
有人说,这里是生死一线的交换站,是最危险的地方;
有人说,这里是高端医疗设备的聚集地,是最安全的地方。
今天,小晚带你走进新时代的奋斗者:医院ICU团队。这里有我们未曾见到过的最美护士语言。一起来看看▼
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3月,开放病床12张,医生队伍4人,护理队伍12人。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团队,有近半还是在家被当做公主养大的“95后”。
他们常常与死亡相伴,却总能用爱托起生的希望;他们每天直面生死,为生命续航;他们也很平凡、很简单,当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他们也会控制不住情绪,满面泪流。
重症医学科(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这里的病人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因为病情危重,住在ICU的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照顾。各项生命体征监控、定时做检查、服药、打针……这些项目繁杂琐碎,每一项对病人的病情都至关重要。在ICU,你需要成为半个呼吸内科医生、半个心内医生、半个急诊医生,甚至还要成为半个外科医生,集百家之所长还要将其融会贯通;在ICU,你需要过硬的医疗护理知识,需要熟练的抢救技能,更需要敏捷的反应能力。
最美护士语言
“深呼吸,不要怕,加油!”“现在恢复的很好,马上就可以出院啦!”“早点休息!”……这些护士常说的话,在病人周朝英这里,是一张张字条和一幅幅漫画。
年5月5日,72岁的周朝英被诊断为脑出血,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后送入ICU监护治疗。在ICU团队精湛的技术治疗下,于一周后苏醒。由于气管切开,周朝英不能说话,只能通过眼神或文字交流。
为了与周朝英沟通,护士蔡招兰留下了20多张小字条和漫画。她还会写上一些鼓励的话,给周朝英加油打气,鼓励患者战胜病魔。
由于患者比较虚弱,书写不方便,表述一句话要反复涂改,可能要7、8分钟,蔡招兰会耐心的等待,直到病人比了个“OK”的手势,她才会放心的离开。碰到他不认识的字,蔡招兰就用漫画替代,或配上手势比划。
治疗期间,周朝英做的最多的手势就是竖起大拇指。无声的语言,传递出爱心的能量。经过数周治疗,周朝英成功脱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1个月后,周朝英在家属的搀扶下给ICU团队送来了锦旗。
这,应该就是最美的护士语言吧。
为病人时刻保持清醒
“ICU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非常大,但即使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只要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安慰。”这是ICU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声。
年9月14日,ICU来了一位83岁的患者。经诊断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性休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意识不清,四肢末梢冰凉,出现皮肤花斑,血压、血氧饱和度低,呼吸急促。病人家属面对突发的疾病没有心理准备,对ICU医护人员也不是十分信任。
病人就位后,ICU所有的监测仪器立马启动,主治医师肖贤赋立即开始向护士介绍病情,传达医嘱。护理的质量决定了治疗的成败。病人家属有一定的护理知识,对治疗和护理要求相当高。责任护士李群与同事们一道,不厌其烦,耐心地为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在确保病人治疗状态正常的同时,还负责喂饭、安抚病人情绪、为病人做清洗工作,伺候病人大小便,甚至要帮病人剪指甲,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止这些,患者的情况随时需要监控,夜班护士整晚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ICU团队用实际行动回击了质疑,患者的病情很快康复。可家属却不想让患者回到普通病房,因为在他看来,最优质的护理在ICU。医护人员的幸福,来源于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当痛苦祛除,笑脸绽放,所有的辛苦劳累都会烟消云散。这种内心的骄傲只有这份职业独享,而患者的理解和感恩,更是对这份骄傲的推动力。
生命有限爱无限
“血压在下降,心率在减慢,手越来越冰凉,我们一天也进行很多次心脏按压,有一些活了下来,也有一些死去。”在ICU里,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
年6月8日,一位年仅21岁的女患者突发神志不清入神经外科,经诊断为脑疝,脑出血。急诊手术治疗后入ICU,患者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已经脑死亡。患者家属难以接受现实,要求继续治疗,但此时已失去治疗的意义。
考虑到患者家属的情绪,ICU的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为患者维持了7天的生命体征。一周的时间里,龙秋根主任和护士皮海燕不断地开导家属,帮助患者家属加深对“生命的有限性”这一问题的理解,让他们从心理上接纳“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的事实,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坦然面对亲人的逝去,让他们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周的坚持,一周的开导,患者家属终于接受了现实。
一线希望百分百努力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
年12月25日,ICU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丁江镇敬老院的一名五保户,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血氧饱和度低转入ICU。完善检查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killip分级),患者反复发生室颤。
科室主任龙秋根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住院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医护人员先后除颤4次,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转危为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经过4天的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护士肖玉还为其宣讲健康扶贫*策,协助他办理五重医疗保障,最终老人只花了多块钱医疗费用。临走时,老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是ICU的天使们,让他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
“我父亲是一位水泥匠,给我讲的最多的就是工匠精神,选择学医也是我父亲的意思。他常常告诉我说学医如学艺,要有匠心精神,当脆弱的生命即将熄灭的那一刻,我才可以用双手将祈祷变为现实,将生命之烛再次点燃。”谈到自己的选择,科室里的医生肖贤赋就无比的自豪。
这支10多人的团队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赢得了病人和社会的尊重。他们是生命的见证者,是健康的守护神。性命相托,永不言弃,为的就是那一份沉甸甸的、神圣的职责。
为医院ICU团队点赞
来源:吉水县融媒体中心
如果你也有好料,欢迎搭讪。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