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见棺材,不掉泪。
或许不适用当下。本号往期给网友的可见评议,一般仅提供了解情况的一小部分,本期再提供其他信息。
江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江西台”)广播、电视作品参评中国新闻奖,获奖次数不少。当然,违规参评行为也不缺。其中,电视作品造假似乎有恃无恐。本号继续投放部分信息,供网友甄别参考。
作品信息
获奖等级: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作品题目:寒酸的县委办不寒酸的民生
作品体裁:电视消息
作品时长:3分53秒
主创人员:曾佳程鹏肖瀚王志奇张龙
刊播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萍乡广播电视台
刊播时间:年12月31日18时30分
作品信息来源中国记协网公示作品参评材料
重新制作,删减内容,补拍添加新镜头。
问题一:作品署名前后不一致
原貌作品视频署名有“萍乡台”,参评作品已经删除。参评推荐表继续保持萍乡广播电视台作为刊播单位。
这是江西台参评中国新闻奖比较聪明的一个做法。
因为评选办法有规定,各省获得的参评指标中,不能只推荐省级媒体的作品,必须有市、县作品参评。同时,省级媒体带着市县台一起参评,也能提高获奖率。媒体联合参评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一旦被评议,会联合“沉默”,争取“法不责众”的机会。此前,本号评议过一件年的广播直播作品,15家媒体近70名参评人员就对修改情形集体沉默。江西台主创人员原来参评江西新闻奖、中国新闻奖时,可能当初没有打算把萍乡广播电视台作者列为主创人员。到了报送阶段,为了让江西台有更多作品参评,就和市县台共用参评指标。
另外,网友可以查阅近年来江西台参评的电视作品中,是否经常有两台合作的作品获得参评中国新闻奖,是否也经常有两台合作的作品获奖。各媒体可以学习这个参评技巧。如年度江西新闻奖评选时,上述作品的主创人员署名为3人,时长3分59秒。到了江西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时,署名主创人员为5人。作品到了参评中国新闻奖时,时长改为3分53秒。原貌时长3分28秒。也就是说,江西记协、江西广电协会作为报送、推荐单位,在当时默认了这种修改。这样一来,即使当时有评议,中国记协委托制的调查方式,江西也可能“不愿”查证。这或许进一步解释,包括湖北、黑龙江等地在内的个别参评作品,有时省内一个时长或版本,参评中国新闻奖时又是另外一个版本,当地记协也默许。这背后,都是为了套取参评指标或夺取奖项。因此,网友疑惑为什么问题作品依然获奖。从这个角度可以找到一些答案。问题二:解说词修改了“地主家”这座县委机关综合楼解放前曾经是地主家的老宅子,年改造成办公楼至今。
这座县委机关综合楼是年由老房子改造而成,至今没有重建。
问题三:时长不一致添加新镜头
作品参评时长:3分53秒
原貌视频时长:3分28秒
参评增加了结尾部分,一名县委退休干部的场景,同期声内容是点评主题。但是,字幕却没有打出具体姓名,让人疑惑。
问题四:参评作品覆盖原有视频
江西广播电视台网节目视频显示为参评作品视频,其他主流媒体转载原貌视频的网页,也都出现删除的情形。
也就是当时可能为了应对评议,做了准备。年,江西广播电视台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电视消息《南矶湿地启动“点鸟奖湖”新尝试》,是涉嫌重新制作的作品。截图来自原貌画面,参评作品已经删除。
年,江西广播电视台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电视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