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日新闻汇我国科学家发现可降低非洲猪瘟病
TUhjnbcbe - 2021/7/3 8:46:00

新闻资讯

1

我国科学家发现可降低非洲猪瘟病*致病性的重要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和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在非洲猪瘟病*致病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敲除MGF--9L基因的非洲猪瘟病*对猪致病性降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病*学(VirologicaSinica)》上。

该研究构建了非洲猪瘟病*MGF--9L基因缺失*株,当与野生*株分别攻*实验猪时,野生*攻*的动物及其同居动物,第15天全部死亡;MGF--9L基因缺失*攻*的动物,21天后仍有60%动物存活。缺失*感染动物的血*和组织带*均明显少于野生*,感染缺失*存活动物的组织器官正常,表明非洲猪瘟MGF--9L基因病*是病*致弱的重要分子。

(来源:观察者网)

2

我们餐桌上多为“外来猪”?!本土“二师兄”去哪了?

我国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两者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养猪业,,种猪是生猪的“芯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种猪都来自国外,这种情况下,进口种猪一旦断供,后果难以想象。

外来猪出栏快、瘦肉率高,对养殖户来说,投入同样的成本,收益更高,地方猪便在当地逐渐被淘汰。

根据年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特有的90个地方猪种中,8个品种已经灭绝,29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种猪需求量巨大。年全年进口种猪约3万头,创历史新高,年1到3月进口种猪已经超过一万头,进口种猪数量逐年增加。想要摆脱对国外种源依赖,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对进口的二代种猪持续进行选育,最终获得国内自己的种猪。

(来源:新华社)

3

专家辟谣“猪芯片”:生猪品种没有技术壁垒

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就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指出,近十年来,全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

陈瑶生指出,其实“猪芯片”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大众熟悉的“芯片”是技术含量很高、不可替代的硬件,也是消耗品,生猪品种则是没有技术壁垒的、可持续不断繁衍的生物活体,应该说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但这种类比也反映了大众对我国生猪种源的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日新闻汇我国科学家发现可降低非洲猪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