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吉林新闻联播报道我县黑木耳扶贫产业发
TUhjnbcbe - 2021/12/4 18:37: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4月19日晚,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本台选送的新闻《汪清‘多镇一品’‘数村一业’小木耳做成大买卖》。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汪清县坚持“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和群众基础,全力打造以黑木耳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铺就一条乡村振兴“快车道”。

我县森林覆盖率近90%,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黑木耳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使出“绣花”功夫,打造黑木耳产业链,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捧上了“金饭碗”。眼下在汪清,正是黑木耳生产最忙碌的时节,刚刚做好的菌包要及时摆放到棚膜里。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作支撑,鸡冠乡大北村红鸡冠木耳专业农场生产规模头一次达到百万袋,用工需求激增。据了解,今年基地预计下地成品菌包万袋,比年增长了50万袋,今年预计用工人数达人,比往年增加了将近人。

汪清县地处长白山林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生产出来的黑木耳胶质厚、有弹性,在当地一直有产业基础。过去,聂淑花也在菌包厂打工。但那时候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杂菌率高、品系品种杂乱,销路有限,5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聂淑花,常常要跑出很远才能找到活计。现在,家门口有了黑木耳栽培大买卖,聂淑花头一次不出村就挣到了可心的收入。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我县把黑木耳产业确定为脱贫主产业,抓住发展中规模小、力量分散、没有品牌的“痛点”,出台了“县建标准、村抓生产”的工作思路,建设标准化菌包厂53家,实行制袋、灭菌、接种、养菌一条龙作业。在向产业要效益的同时,汪清县更进一步推行黑木耳生产、采摘、质检全流程模式,把汪清县打造成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照工业化思维谋划产业扶贫,如今,汪清县已经形成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物流配货的全产业链,32%的村庄黑木耳生产规模超过百万袋。黑木耳栽培总量突破6.5亿袋,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日益明显,黑木耳销售越来越火爆,年产值34亿元。带富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带动全县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年,“汪清黑木耳”被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从脱贫攻坚战开始至今,汪清县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实施黑木耳养殖等扶贫产业项目个。年4月11日,汪清县实现脱贫摘帽,户人脱贫。下一步,我县将谋划建设黑木耳物流中心,谋划新菌种研发推广,进一步提升黑木耳产业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新闻联播报道我县黑木耳扶贫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