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立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充分发挥执行职能,妥善把握执行时机、讲究执行策略、注重执行宣传,依法灵活采取强制措施,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助力被执行企业健康发展。
强制执行,启动“主引擎”
开展涉企业、金融案件专项集中执行8次,拘传拘留40人次,搜查23人次,结案件,执行到位金额.69万元,占全部到位金额的65%。对资产处置难度较大、处理时间较长的涉企案件,综合运用债转股、执行和解等方式,拓宽企业债权实现渠道。对早已处于停业停产状态,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企业及时转入破产程序,充分释放土地、厂房等资源要素,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破产案件6件,审结案件4件,处置破产债权.7万余,盘活资产.28万元,释放土地资源25.31亩、房产资源平米。
创新执行,跑出“加速度”
深化执行流程集约化改革,打破“一人包案到底、团队包案到底”的传统模式,重整执行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成立速执、财产处置和执行实施团队,推进简案快执、繁案精执。对接市不动产中心、市车管所、区交警大队,搭建网络专线,实现线上查控、线下协扣,进一步缩短财产查扣执行时间。借助网络司法拍卖受众广、参与度高等优势,及时引入司法拍卖辅助机构,提高财产处置变现效率。截至目前,该院共发起涉企网络拍卖8件次,成交率为50%,拍卖成交金额近万元,盘活土地面积平方米,盘活厂房面积平方米。
善意执行,按下“暂缓键”
秉承善意、审慎、谦抑执行理念,尤其对被执行人是企业的案件,依法依规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尽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恢复“造血功能”,为企业脱困赢得机会。灵活适用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将某公司依法撤出失信名单,助其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省级重点商贸物流园区,最终企业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园内余家物流商户重焕生机,对带动周边物流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该案入选全省法院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十大典型执行案例。
宣传执行,打出“组合拳”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执行干警深入辖区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个体工商户,上门发放辖区惠企*策汇编及营商环境问卷调查表,重点围绕打击、曝光、公开、作风等方面征求企业对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参加全区双“一号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介绍发挥执行职能,帮助涉案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等工作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