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
撂地儿
文︱赵长春
*最美的季节是10月——天空碧蓝,白云赛银,胡杨洒金,展示着秋天的灵*!
*最美的姑娘是“达坂城姑娘”——长辫子、大眼睛,身材高挑,眼睛深邃,眸子黑亮,勾人心魄!
在*最美的季节看*最美的姑娘,心情最美——那年9月到*大学报到,10月*金周即去达坂城!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啦,西瓜大又甜,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一曲《达坂城的姑娘》,西域民族特有的婉转和欢快中,维吾尔族少女的形象呼之欲出:美丽,活泼,淳朴,无怪乎敲着手鼓、戴着四角帽的小伙子围着她们载歌载舞!
旅游大巴上,我欣赏着VCD,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达坂城区*府院内,座落着达坂城姑娘的雕像:长约4米,高约2米。车轮达1.8米的一辆马车前,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抱着弹拨尔(维族乐器一种),两个梳着维吾尔族姑娘羞笑端坐在马车上——雕塑再现了《达坂城姑娘》歌中所唱的情景:姐姐羞涩,小辫子遮住了半边脸;后面的姑娘也是梳着无数的小辫,在给姐姐梳理着辫子……
如果把“人以文名”换成“地以歌名”,对于达坂城来说,恰当不过:年,*有个运送苏联援助抗战物资的车队经过兰州。王洛宾所在的作家萧*、丁玲领导的西北抗日战地服务团组织联欢会,慰劳车队的工友们。就在这个联欢会上,一个留着小胡子,头戴小花帽的维族司机,唱了一首欢快的《马车夫之歌》,动作诙谐、夸张。王洛宾先生还没有到过*,但他敏锐的音乐神经扑捉到了它,不懂维语的他请人翻译了司机所唱的歌,编创了《达坂城的姑娘》。
于是,这首歌象一阵风似的吹遍了兰州城,后来,著名歌唱家赵启海、赵风将这首歌传唱到重庆、昆明、缅甸、马来西亚及至南洋各国,使本名叫“白水镇”“疙瘩城”的达坂城声名远播,使人对达坂城的姑娘无限向往。
为了抢救和保护并进一步提升“达坂城”这一著名品牌资源,*达坂城镇*府于开始兴建“*乌鲁木齐达坂城王洛宾音乐艺术城”。如今,四万多人的达坂城每年接待四五十万海内外的游客,从前的小镇,现在已变成蜚声国内名城。
人们在传唱着《达坂城的姑娘》,想象着达坂城的姑娘。无论人在天涯海角,只要听到这首旋律优美、歌词诙谐、俏皮的维吾尔民歌,就会想到*,想到达坂城,想到达坂城的姑娘。正如大家共同的心理认可:达坂城是一个地域的代名词,达坂城姑娘的美是一个整体,她们所散发美的光芒,几乎是摄人心魄的,特别是少女双眸中不加任何掩饰的神情和热烈的凝视,是一种无形的冲让你在瞬间心颤,并不知不觉地被征服。
品味着达坂城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油炸大豆,看着满街的风味小食档:炒面、烩面、打卤面、锅贴、饺子、羊肉拌面、包子、馄饨、油糕、凉粉、凉皮子、粉汤、糖酥馍、麻花、手抓羊肉、*焖羊肉、羊肉抓饭等,我们把达坂城的姑娘暂时放一放吧?
可是,一个身着长裙,将青春优美的体态展露无遗的达坂城姑娘走过来了,自然地轻轻地冲你一笑,安详自若,世界就生动活泼起来,谁也不能说尽这可爱的美丽!
并且还有一个生动的背景:一位赶着驴车的维族老人扬着小鞭子,快乐地哼唱纯正的维语小曲,“……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儿来。”……
那天,我跟着人家哼唱,毫无顾忌——要知道当年的中学,一位学兄唱了这首歌,被教导主任训了个喷头:*色歌曲,再唱开除你!
好在,这位好歌的学兄,多年后,是故乡一所大学音乐学院的*委书记。但愿,他能更好地放歌,更远他也早早地去过达坂城了。
还有个心愿:他能读到这篇小文时,会心一笑,想起那个每逢开饭时,站在他对面、端着茶缸吃饭的男生,对他满目的崇拜!
来源:河南赵长春